环球快讯:牛,还是那么“牛”——康乐县牛产业发展侧记

民族日报   2023-05-29 22:16:31

牛,还是那么“牛”


(相关资料图)

——康乐县牛产业发展侧记

民族日报记者马秀梅赵怀斌麻红梅

整整40年,康乐县始终把“牛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按照州委州政府打造畜牧百亿级产业的目标要求,通过奖补撬动、服务推动、下游拉动,牛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使该县成为全省肉牛养殖大县。

走进康乐县,感受牛产业继续发展的“牛”劲。

奖补撬动

“新增一头牛,奖补2000元”的奖补政策,激发了康乐县农民养牛的积极性。

5月20日,在草滩乡达哇村马伟忠家的养牛场,乡畜牧站站长马进福带着县畜牧中心包村干部核实他家新增的牛数量。他们在马伟忠的4个牛圈一一查看,最终认定全养殖场牛存栏167头,原有127头,今年新增40头。

数字核实清楚后,马伟忠的妻子高兴地说:“那我们的奖补什么时候到?我们想用奖补的钱修建一个大点的青贮池呢。”

随后,记者来到草滩乡喇嘛山村的杨作品、赵亥平家。他们两家以前不养牛,这几年看到乡亲们养牛收入很稳定,于是借着奖补政策的机遇,每家购买了3头基础母牛。他们说,以后要安心养牛,依靠养牛致富。

像马伟忠、杨作品一样,短短几个月时间,草滩乡农民申报养牛奖补已达153户,申报新增牛649头;目前已核实验收72户,新增牛207头,群众申报和核实的数字很一致。

奖补,奖的是资金,补的是养殖信心,推动的是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推动

在康乐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养一头、两头,身体累心也累;七头、八头,身体不累心还是累;十头、二十头,身体不累心不累……此话意思是,如今,由于政府的各项服务到位,养几头牛和养二十头牛,花费时间、精力基本一样,而收入大不相同,养得越多,收入越高,心里越高兴。因此大家都争着扩大养殖规模。

苏集镇的张秀菊家养着30多头牛,今年准备增加5至10头。虽然她家养牛,里里外外都靠自己一人操持,但她并不觉得累。“以前养一、两头牛,人工铡草、拌料,感到很累;如今,通过政策奖补,我家盖起了标准化的养殖场、购置了玉米粉碎机、打包机、填料机等,一个人养也不累。”张秀菊告诉记者。

八松乡马英社一个人养着30多头牛,记者看到标准化的养牛场就在家门前,养牛场库房内,青贮玉米等饲料堆积如山,马英社正驾着填料机给牛填料,她说:“一个人养牛也不怕。一个月前的一天早晨,我发现有4头牛拉稀,站不起来,我在康乐县云上乡村APP+农业大数据监控平台发了信息,很快就得到回复,大约过了30分钟,乡畜牧站站长和一名兽医,带着药物赶到养殖场,检查后立即用药,到第二天中午,4头牛的病全好了。”

据县畜牧中心主任贾德宏介绍:“对于畜牧养殖,康乐县实现全覆盖建档、全链条监管。目前,登记牛10万头,在养殖大数据平台中,按照‘一牛一档’建立了数字监管档案和免疫档案,详细记录从饲草料来源、品种、防疫、交易、运输、屠宰等各个关键环节数据,及时回应养殖户需求。”一方面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另一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精准管控“康乐牛”质量,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在康乐县,还有许多像张秀菊、马英社一样的养殖户,依托“大数据平台”,得到政府的各种服务,包括购买牛、防疫、交易、运输、屠宰等,养牛的成本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小。

“下游”拉动

康乐县是全省肉牛产业示范县,已建立订单饲草种植、规模养殖场建设、良种母牛繁育、育肥交售、牛肉加工、市场建设的同时,在下游产品开发上下功夫。

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康乐牛产业一同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康美集团产品有冷冻牛肉、调理牛肉、熟食牛肉、调味品、速食面五大系列220多个品种,所有产品均已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冷冻冷鲜牛肉系列产品、熟食牛肉、牛肉酱、牛肉拉面、牛肉拌面系列产品注册了“康美农庄”“农庄牛仔”商标,并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现已形成专卖店、连锁店和经销商代理的多渠道销售格局。产品销往北京、上海、西安、包头、成都、拉萨、兰州、重庆、广州等十几个大中城市,并和国内知名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及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得到业界企业和众多经销商的一致认可。

“康美农庄”“农庄牛仔”在强力拉动康乐牛产业发展的同时,康乐西北牛美食发展食品有限公司等下游企业相继成立运营。

记者在康乐西北牛美食发展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三条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生产牛肉熟食品、袋装牛肉面和牛肉酱等产品。据公司经理马志荣介绍:“我们以河州味道为基础,借鉴康美等省内外牛肉产品先进的制作工艺,研发自己的产品获得成功,我们的产品已受到用户认可。”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西北牛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开辟“西北牛餐饮加盟店”,目的是借助“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平台将康乐牛肉推介到全国。

康乐牛产业下游产品在不断研发和拓展中,使牛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康乐牛,还是那么“牛”!